夹竹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我和我的车站rdquo [复制链接]

1#

(向上滑动启阅)

消逝的夹竹桃

(钱勇刚)

老衢州站的铁路边,茂盛的夹竹桃是最最常见的花卉,每到花期,红的、白的、粉的……繁荣锦簇地衬在绿意盎然的叶子间,是车窗外一道亮丽的风景。

名花众多,为何花中偏爱她?

小时候问家人,没人答得上来,只好搪塞我说你长大就知道了。参加工作后又去问老师傅,大家都没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偶尔看到一本儿童读物《黑猫警长破奇案》:*狗晚饭时发生食物中毒,送医后不治。邻居小鼠名声不佳,且那天傍晚又恰好到过受害者家,所以就成了重点嫌疑对象。经黑猫警长仔细调查后,排除小鼠的作案嫌疑,真相只有一个——就是院子里的夹竹桃。当晚,受害者在树下乘凉吃饭,被风吹落的花粉污染了食物,由此中毒身亡。

看完故事我豁然开朗,原来夹竹桃花粉有毒,易随风飘散,周围的小草灌木都有可能被她污染,那么牛、马、羊等食草动物就不愿意到夹竹桃树下觅食,加上夹竹桃易活、生长茂密等特点,在铁路沿线的大量种植就能有效地阻拦家禽、家畜上线路,防止列车撞物事故的发生。

多年来,夹竹桃就像铁路防护员一样,风雨无阻地坚守在岗位上,迎来送往,为列车行车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夹竹桃能拦住动物却拦不住人,铁路沿线的居民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出门走铁路,可以说是一条捷径。夹竹桃组建的防护墙经常被扒的千疮百孔,每个空缺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简易通行便道。

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到车站道岔区涂油,远远看到有村民沿着道心踏着枕木快速走来。我想肯定是去赶集的,于是站起来侧身让人通行。结果竟然被那位村民结结实实撞了一下,他还很奇怪地咕咚一声:“咦?怎么在铁路上不声不响站着个人?”

说完甩下一脸懵懂的我“噌噌”地走远了。

干完活回来,我把这事和车站老师傅一说,他们笑我孤陋寡闻,说这是铁路边上有名的盲人,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盲走铁路的好功夫,他行走的速度一般小后生是追不上的。

难怪啊,当时我挨撞的时候还被莫名其妙白了一眼。

我又问:“盲人怎么能走铁路呢?不危险吗?”

“他耳朵灵着呢!”老师傅们说……

“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这是极度危险的镜头,居然被大家见多不怪成为一种稀松怠慢生命的代价就是路外事故率居高不下。而行人逼停列车,造成紧急制动、列车晚点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

年,浙赣线在第六次大提速前夕,完成了沿线栅栏网的全封闭工作,在先进的人防、技防、物防的全方位坚守下,行人挡道的事件几乎杜绝,路外伤亡事故也大幅下降。佛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铁路两侧的全封闭栅栏以及平改立工程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退居二线的夹竹桃在栅栏外继续发挥她的“余热”,起着观赏、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可是过于枝繁叶茂的夹竹桃却不甘寂寞,经常是:栏外春色关不住,一树繁花越墙来。

跨过栅栏的枝叶羁绊工作人员的脚步,影响线路正常作业;遇到大雨大雪,甚至压垮栅栏网片侵入铁路限界;秋冬干燥季节易燃的死枝枯叶又留下火灾的隐患……

于是,在既有线铁路边,夹竹桃被逐渐清理,新建的铁路边再也看不到她俏丽的身影——终于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我倒是希望在铁路博物馆里,能给这位数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的“安全防护员”一个小小的位置,让她向年轻一代讲述她确保铁路安全的传奇故事。

(向上滑动启阅)

我们的金华南站

(张建国)

掐指一算,这已经是入驻金华南站的第六个年头了。刚来的时候这个不起眼的中间站还在重建中,站房上搭满了脚手架,站前广场泥泞的道路是一个“弹坑”接着一个“弹坑”。有人调侃这跟战场没什么区别,也是啊,从那一刻开始,它就是我们的战场了!

我们作为第一批接管金华南站的行车人员,共有14个人,既有乔司站和金温公司调过来的,也有来自徐州地区助勤的老师傅。面对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当时年过50的王站长给我们作了振奋人心的战前动员,大家都作好了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准备!

因为大家来自各个不同的单位,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工作习惯也存在差异。在王站长的带领下,大家求同存异,互相融合,很快就成了一家子。联调联试的时候进入行车室的路还没有修好,我们只能从边上小区的菜地里走过去,一到下雨天那块菜地因为地势低洼更是汪洋一片。大家摸着菜叶走,趟着泥汤子过,深一脚浅一脚的,时不时会有人一不小心摔倒成了一个泥人。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共产*员们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改造厕所,修缮食堂,联调联试,都是冲在前,干在先。其他同志也紧随其上,三伏天的烈日晒黑了大家的脸,但看着我们自己的车站越来越像样,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进入联调联试以后,每天晚上大家便聚在股道边,就像航母平台上为了飞机起降安全,必须清除甲板上影响起降的一切杂物一样,我们每天手拉着手认真仔细巡查。在一次检查中,王站长和我发现股道边有数不清的小钢筋、倒伏的树木,大家连夜清理干净。苦么?不苦,随着南站开通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因为联调联试期间人员混杂,站里的厕所老是堵住,半天时间便堵的跟小山包一样。通厕所的师傅来过一次以后,就再也不肯来了。大家不怕脏累,两天轮流通一次厕所,“人人争做时传祥,脏了我一个,换来万家洁。”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行车组如果有一个人生病请假,大家就自发转成三班倒,确保工作不间断。

忙碌充实的工作使得时间过得更快,几个月时间眨眼就过去了。终于等到了开站的那一天,当第一列载着旅客的列车露头的那一刹那,当对讲机里传来“XX次X道停妥”的声音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呼了一口气,眼中都流出了滚烫的泪水。看着旅客脸上洋溢的笑容和附近一些老人脸上激动的泪水,感觉付出再多也是值得了。

浙西南地区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金温高铁通车后带来的红利。作为铁路人我们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口号,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事业助力!

(向上滑动启阅)

我和我的车站

(高华山)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旅途。”我们在书里面经常读到这样的比喻,感觉这样的话只能由一位睿智的老者所说。因为在我的理解里,只有站在这旅途的结尾,回过头看来时的路,才会发现自己走了多远,走了多久,历经了怎样的磨难。也正是因为此,才有人说,夕阳美酒,韶光不换。

可我们都是普通人,归根结底,在自己走这条路的时候,没有谁会回头看来时的酸甜苦辣,也看不清前方的悲欢离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路上,总会有一些节点,仿佛漫长旅途中的驿站,可以让你打理精神,焕发迈步向前的勇气。

这就是我的车站之于我的意义。我在和所有毕业生都一样迷茫的那个炎热夏天,从遥远的西北来到金华东站的时候,尚不知道这里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同事们好不好相处?刚住到东站宿舍的第一周,除了车站安排到各个岗位的学习外,我的大部分精力用在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和残忍的蚊子上。尤其当我们站在驼峰上,看到溜放下去的一串串车辆宛如长蛇游向远方、几十条壮观的钢轨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时,我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震撼,这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我以为我们跟班一段时间立马可以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中。但没上几次夜班,我就明白为什么入路培训以来,各级领导都在强调,金东的夜班是比较辛苦的,需要大家克服和适应。从18:20点名会,到岗位接班,再到次日早上7:30交接班,在这13个小时里,几乎很难有机会让你空下来,好好吃口饭,或者去上个厕所。这是怎样的工作强度啊?每次休息结束到上班时,心里总是打着退堂鼓,感觉每个班都熬不到天亮。不过我也不是一个半途而废的人,每天到了岗位上,就认真跟师傅们学习岗位技能,休班时积极参加车站学技练功,逐渐也适应了东站繁忙充实的工作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东站工作带给自己的挑战性、充实感。当一次又一次结束一个个夜班,虽然身心疲惫,但是这一夜的劳动,却让我心里满是成就感。作为专业上的门外汉,刚开始让人难懂的术语逐渐熟悉,工作的内容逐渐熟练,我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开始感受东站的氛围。身边有这么多同龄的同事,休班时间大家慢慢也都熟络起来,一起打球运动,一起爬山郊游,一起到练功房考试学习,一起参加东站的共青团志愿者活动等等。

曾经看到一位学长的采访,他说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热衷一生的事业,但是如果能够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就是你的事业。彼时我还未能理解,但在东站和这些可亲可敬的同事们一起工作一起拼搏几年后,我开始体会到什么是对工作的热爱。那就是开始变得不再抗拒工作,开始觉得东站也是故乡之外的另一个家,像自己的母校一样,容不得别人说她不好。

在东站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这样一个大集体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果需要清理站场垃圾,休班*团员可以组织起几十人的队伍高标准完成任务;如果需要扫雪除冰,休班职工全体出动待命;如果需要志愿者活动,共青团的小伙伴们个个争先……想起去年底“金东好声音”举办时,我们十几个休班的年轻职工早早的过去布置会场维持秩序,等到晚会开始时,我坐在下面看着一年一度属于我们金东人的盛大晚会,当全体领导上台,带领东站的职工们合唱《金东之歌》时,我满怀感动。想起不管去丽水站还是金华站春运助勤,碰到金东调出去的老师傅,跟他们聊天时他们总是很自豪地说“我在金东几十年了,你们那时候都还没来呢!”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个数百人的大集体,是沪昆线上不可或缺的金华东站,更是我们每个金东人漫长生命旅途里举足轻重的精神驿站,相信多少年后她仍然会给我们往前走的力量!

(向上滑动启阅)

我和我的车站

(张成)

提及车站,无非离别或团聚。这里有厌倦的逃离,亦有欣往许久的归来。在鸡声茅店月的时候,就整理好行囊,踏上站台,列车载着他们,他们心里装着万千思绪,咫尺天涯,江湖再见。直到自己入了路,才发现这里有工作,有生活。有的人以站为家,也有人日日通勤,往返彼此。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的车站叫宣城站,那年刚上大学,背着行李,父亲把我送到站前,掏出了五千元递给我。这是我一学期的生活费,还叮嘱我,不够的时候往家里打电话,该吃的吃,该买的买,对自己对同学都不要小气。我点了头,攥着钱,上了车。这车程间,逐渐远离家乡,走向未知,五分期许,三分踌躇,两分害怕。

后来我的车站叫宁波站。初入大城市,晕头转向,是学长学姐把我接回了学校。在这里我也认识我的同学们,四年间,欢声笑语;四年后,散落天涯。

再后来我的车站叫衢州站。刚来这里的时候,赶上G20杭州峰会,在安检帮忙的那段日子里,整天腰酸背痛,母亲则在电话里安慰道,要耐劳吃苦,使劲让自己融入这里。

在衢州站,我认识了信号,学会了无线电,找到了勾锁器的第一连接杆。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说只学会技术还不行,要学会和同事们好好相处,出了学校,我们已经不是翩翩少年了,要适应角色的转换,做好“社会人”。也要融入班组,学中练,练中悟,悟中行。师傅早已退休,可教导谆谆,常在耳畔。那时候每逢传统节日,车站食堂就会准备好色味俱佳的美食,让我们这些他乡游子不被亲情所遗弃,找到了车站辐射的温暖。

在衢州站我还做过春运志愿者。看着熙熙攘攘的旅客,能为他们买上票,提一提行李,甚至帮助残疾人士进出站,我就觉得自己的社会价值被彰显。甚至我还见到有孕妇在站台上产子的事情,想到这都是我们这些铁路人所做的贡献,自豪感油然而生。真牛!

来衢州站的第二年冬天,有天下了好大的雪。天真的我还在欣赏“漫天飞舞”,就被师傅一下点醒:这么大的雪该有多少旅客回不了家,团不了聚。于是就有了人生的第一次扫雪除冰——身穿厚袄,肩扛洋锹,我、师傅以及同事们一起,奋战许久,手冷脸冻,但心里真的很暖。再以后,看到恶劣天气,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再是欣赏或是怎样,而总会心里一揪,担心铁路的运行,担心远方的游子能否平安归家。

转眼入路四年有余,成长的不仅有我的年龄,更有我对铁路的情感愈来愈浓。蓝色的制服早已褪去稚气,青春早已并入这的主轨中。回首入路宣誓的那天,如在昨日。感谢衢州站,给了我温与饱,给了我四年的笑与泪。不管明天如何如何,从衢州站的一分一秒做起!

(向上滑动启阅)

我的车站,我的开始

(姚龙)

白驹过隙,岁月荏苒。20已去,21开始。不知不觉中来到贺村站已是第三个年头。回想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是一张张幻灯片在脑海播放,有过辛酸甘甜,有过迷茫颓废,也有过激动振奋,但心中感受最多的是一份收获。

作为一名刚入路的青年职工,参加车务段新入路大学生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后,就下车站跟班学习。从那一刻开始,我便与车站有了扯不断的关系。我的车站是沪昆线上的一个货运站,他没有客运站那样气势恢宏的建筑,也没有其他货运站复杂的股道线路,但他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着应有力量。我很庆幸能在这里工作生活,把车站融进我的生活、我的回忆。

带着对工作岗位的好奇、新鲜、陌生感,跌跌撞撞来到车站,见到的第一人便是我的站长。第一眼感觉他很慈祥,平易近人。带我们熟悉车站,关心我们的生活习惯,鼓励我们尽快适应环境,融入车站生活。

在后来的生活工作中,我感觉到的是“职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车站的管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职工,为职工谋福利。为了改善车站生活环境,他们带领我们完善车站绿化;为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他们想办法修缮了洗衣房、调车间休室。无论是夏季炎热酷暑,还是冬季低温寒冷,他们坚持在室外跟班作业,给我们送清凉送温暖,作我们的坚实后盾。是管理人员们的关心使得我不再抱怨,感谢你们,温暖我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铁路工作更是要“知行合一”。记得我第一次定职考试没有通过,那段时间很颓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在大家的帮助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己的业务得到很大提高。大家跟我说: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会伴我一生,工作不仅仅是来上班下班,而是生命很大的组成部分,要把工作当做兴趣爱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找到问题,提升业务水平。在以后的考试中,我都能顺利通过。

人只要忠于自己的平凡岗位,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精彩。老师傅们为铁路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华年,他们是值得学习的。他们还时常鼓励我,学习是自己的学习,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要一心为理想奋斗,才能创造未来属于自己的价值,留下自己的汗水。

车站,既是我工作开始的地方,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我得到最多的是情谊——朋友、同事间的那份真挚情谊。感谢这一路遇见的你们,有你们不孤单。我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时我也相信,我的车站明天会更好,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特别说明:钱勇刚、张建国两名同志,年龄上虽然不属于青工,但行动上却值得青年朋友们学习,他俩的征文作品情真意切、质量较高,融媒体小编为他们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纪念品)

最后

选出本次征文展播中

三名青工撰写的你最喜欢的作品吧

投票成绩占总成绩的20%哦

编辑丨陈建张汉忠

朱里澳(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届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生)

策划丨袁琪姜贤哲

审核丨柴敦树

长按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